去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复苏态势上交所杠杆,多元题材的影片正在丰富市场供给,类型电影的市场天花板不断推高;与此同时,也应当注意到眼下电影行业产能不足、营收结构不完善、票房增长乏力等现实问题。
在6月16日举办的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电影企业的管理者、知名电影人,与中外同行分享各自的最新思考和独特见解。面对观众迅速变迁的审美主张、人工智能带来的技术革命、国产电影出海的迫切需求,从业者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兴奋,机遇永远与挑战同在。
电影人之间的交锋与激辩,一直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论坛上最常见的场景。越是行业剧变,彼此间信息的互通有无和观念碰撞就越发重要。
将观众拉回影院,靠什么?
过去三年电影行业的特征之一,是观众的价值主张和审美的变迁异常迅速。观众的喜好每半年到一年就会发生变化,而电影的制作周期通常在两到三年。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谈道,过去行业看好的一些类型和题材,观众似乎兴趣变淡,而一些有明显市场天花板的悬疑、罪案类型近两年备受热捧,“相信很多公司有同感,不知道应该拍什么样的电影给观众看”。
电影公司如何在偏长的制作周期中,追赶观众短周期的观影变化?李捷认为,解决的关键在于找到真正能够抗周期性的电影。在他看来,电影与短视频、剧集、综艺最大的区别,在于视听上的“电影感”,这种体验无可替代。过去几年,由于经营压力等问题,具有“电影感”的电影数量减少,而大制作和工业化的电影可以将观众拉回电影院;在内容层面,相较于架空虚构题材的影片,与个体命运、家国情怀、时代共鸣相关联的电影,更能够引发观众的情感共振。
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谈道,目前电影的类型结构还不够丰富,比如动画电影、科幻电影在电影市场总票房中占比较低,这两种类型的影片将是中国电影人未来可重点开发的方向,有较大的增长潜质。目前,光线传媒保持着每年3部动画电影的产量。王长田透露,科幻电影方面,目前光线正与三体宇宙联合开发电影《三体》,由张艺谋执导,目前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
在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看来,仅靠票房收入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持续发展有一定难度,且不符合市场规律,应当强化IP开发,打破产业壁垒。上影日前宣布,依托《中国奇谭》开发的首部动画电影《小妖怪的夏天》定档明年暑期档,正是希望通过对IP商业赛道的拓展,为电影的艺术价值留出更多空间。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认为,电影创作离不开商业、艺术、技术和人文四个元素。过去十年,博纳影业的多部主旋律电影,从《智取威虎山》到《湄公河行动》,再从《中国机长》到《长津湖》,将题材与类型相结合,融入艺术表达,兼顾人文情怀,努力实现电影制作规模的升级和新技术突破。
走出去,积极参与世界电影交流
关于中国如何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多位从业者谈道,无论是制作还是发行,中国电影都需要更多“走出去”,积极参与世界电影交流。
于冬认为,可以通过打造中国电影的海外故事,回应观众对新内容的需求。目前博纳影业正在开发中国企业家在华尔街的故事、情报人员在海外隐蔽战线与间谍的斗争故事。在他看来,国际化的表达能够帮助中国电影在本土市场盈利之后,继续扩大海外市场影响力。
“中国公司和中国电影人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参与到世界电影的循环当中,了解世界电影的格局和生态。这样未来与国际制片公司、导演以及演员谈判的时候才能有更多话语权。”华人影业总裁应旭珺介绍,在华人影业主投、主控的影片中,《巨齿鲨》系列面向全球市场,以中国主控与国际资源合作的模式,取得了亮眼的票房表现,目前正处于第三至第五部的整体开发;定档今年暑期档的《解密》改编自作家麦家的同名小说,全程用IMAX摄影机拍摄,采用了国际化的主创阵容。在应旭珺看来,平等、自由和开放地交流,是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关键。
多位中外电影人从各自的视野出发,分享他们在平衡地域文化特色、回应国际市场的变化、唤起全球观众情感共鸣方面的实践。
东京国际电影节节目总监市山尚三谈道,这两年的国际市场正在经历一些改变,越来越多的观众愿意接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电影作品,寻求新鲜的艺术元素。在他看来,这对于亚洲电影的发展来说是不错的机会,但对于创作者而言,并不需要在创作的当下去思考未来是否面向国际市场,而是需要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把结果交给观众。“回看以前在国际上很成功的中国电影,大多都是呈现了中国美丽的风景,有着很好的艺术感,但为什么大多数当代中国商业片很难在国际上获得成功?可能除了一些风景之外,我们还需要更多关于家庭、社会的元素,一些共通的情感和真真切切的形象。”
阿根廷马塔布拉塔国际电影节主席费尔南多·胡安·利马也认同市山尚三的观点。在他看来,如果在创作的时候就想着“出海”,可能就会丧失电影创作的灵魂,重要的是创作的真诚。“中国有非常独特的视角和非常悠久的文化,我觉得这是可以让中国电影大获成功的基石。在创作的过程中需要专注思考本身,在发行和展映的时候要能够联系一些大的发行机构,成功地让影片进入国际市场。”
去年暑期取得超26亿元票房成绩的《封神第一部》今年暑期将在欧洲上映。导演乌尔善说,这是他此前未曾预料的,“当时创作的时候,我希望为中国的观众拍一个神话史诗,来重新认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获得中国观众的共鸣”。在与其他国家观众交流时,许多观众谈道,他们被故事中的父子情所打动,“我觉得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如果我们被感动,全世界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观众也同样会被感动。”乌尔善说,他希望能够如实地表达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相较之下,我更关心的是我们如何找到走出去的‘起点’”。
人工智能,电影业最大变量?
一直以来,创新是电影人努力的方向。今年年初,文生视频工具Sora登场,有电影制作人用Sora制作了不同主题短片,电影行业被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潜力所震撼。眼下,电影公司都在积极探索和应用AIGC技术。那么,人工智能技术究竟会对电影制作产生怎样的影响,它会改变电影行业核心运作方式吗?从业者分享了他们各自的观察和思考。
李捷认为,从创作端到制作端,AIGC将在未来三到五年,成为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工具,但并不会改变创作的本质,“电影是以创意和创作者为核心的艺术,所有的技术是为我们所用”。
王长田觉得,眼下不必对AI抱有过度期望或过度恐慌,“目前主流的电影工作者已经在应用AI,但实际运用过程中,远远达不到电影级作品的需求。AI制作的画面达到大银幕放映的要求,可能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在他看来,AI或许会颠覆许多行业,但很难颠覆电影,电影是以创意为核心的东西,而创意的指令是由人发出的。“AI是一个生产工具,生产人类所需要的精神产品,这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AI可以实现输入文本,产生一段视频,但生成持续两小时、不断反转、有人性表达、有情绪变化的作品,目前是做不到的。”
在王健儿看来,AI不仅仅是工具,也可能会成为创作的伙伴。他在与使用AI创作的青年人交流过程当中发现,AIGC是不可控的,比如生成形象的时候,有时候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而生成一种意料之外的形象,反而带来了新的创作灵感。
应旭珺认为,在人工智能觉醒之前,它更多提供的是工具化的辅助,这是因为文生视频技术还没有达到很高的稳定性,暂时没有对影视产业产生强烈冲击,“但是这天肯定会到来”。从电影发展历程来看,每一次新技术的到来,起初带来的是恐惧,而后都给行业带来正向影响,从电视、互联网到AI,过程相似。
在应旭珺看来,AI工具化其实是影视创作大众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以前影视创作技术掌握在少数电影工作者手里,有了AI加持,更多普通人可以参与创作过程。智能手机出现之后带动了全球所有人对于视频拍摄的热情,从短视频到短剧的火爆,AI让更多人参与影视创作,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技术发展不仅会在内容创作端带来变革,也会催生更多的商业模式,最终给影视行业带来扩容和提升。”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葛怡婷
影视内容与投资趋势 相关阅读 数字技术“下南洋”,中国企业如何征战马来西亚?新一轮的“下南洋”带来无限希望,但如何读懂、融入马来西亚市场的多元复杂,也是中国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
06-17 19:06 电影中的女性议题:更坚定的自我表达,尝试更多价值连接“她影时代——拥抱与重塑”论坛邀请多位影视行业的编剧、导演与制片人,聚焦电影中的女性议题,探讨中国电影的未来。
影视内容与投资趋势 06-17 15:49 百年电影如何造梦?回顾30多个经典IP和名人手迹展览自6月15日持续至9月17日,将举办论坛、放映、播客周等一系列特别活动。
饮食调养。初夏时节,人体的新陈代谢逐渐旺盛,消化功能增强。在饮食上,我们应遵循定时定量的原则,以清淡为主,适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同时,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应避免过度贪凉饮冷,防止损伤阳气。此外,还应避免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助湿生热,影响脾胃的正常运作。
影视内容与投资趋势 06-16 17:14 《小妖怪的夏天》定档,陈思诚执导电影《千里江山图》上海进入电影节时间,上影集团宣布了一系列新内容和新动向。
影视内容与投资趋势 06-16 14:45 报告称中企出海趋势加强、东盟为首选目的地约25%企业表示未来1-3年内拓展海外业务是其首要任务之一上交所杠杆。
06-14 17:14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