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按天十倍配资,随着日本央行开启为期2天的货币政策会议,亚太地区市场普跌,此前的反弹势头再被逆转。
今年以来,货币基金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跌,据多家机构统计,近期平均年化收益率已经跌破1.9%。收益率下跌后,两者的管理规模却出现分化。货币基金规模不断增加,今年以来激增2.4万亿元。而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却连续三个月下滑,相较于去年末减少约8700亿元。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规模一增一减背后有多重原因。一方面,今年以来理财规模增长较多,理财产品底层会投向货币基金,无形中拉动货基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在市场上部分“零钱组合”也更多投向货币基金产品,成为货基规模增长的动力之一。此外,季节性波动、监管要求等因素也是造成现金管理类理财、货币基金规模分化的关键。
现金管理工具收益率下滑
现金管理类理财、货币基金一般被认为是现金管理工具,用于打理“活钱”。今年以来,两者收益率双双下行,跌破1.9%。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现金管理类产品近1个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为1.87%,环比下跌0.09个百分点,6月仍未止跌。另据华宝证券研报,2024年上半年,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均值为2.07%,同比下降了23BP。截至6月30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1.88%。
记者据Choice数据梳理,在有数据统计的1656只现金管理类产品中,共有760只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降至1.9%以下,占比约45%。而在年初,有超九成的产品收益率超1.9%,多只产品收益率甚至在7%以上。(详见《岁末年初现金类理财收益率升温,最高可超7%》)
有的产品收益率与年初相比接近腰斩。以信银理财某款现金管理产品D类份额为例,在1月中旬,该产品的7日年化收益率约为4.44%,7月14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仅为2.07%。
货币基金收益率也在加速下滑。根据天风证券研报数据,截至7月4日,372只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1.59%,较年初显著下行。
记者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7月14日,全市场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全面跌破2%,进入“1”字头,仅有4只货基仍维持2%以上,另有8只产品跌破1%,最低的甚至降至0.17%。而在今年年初时,有超八成产品收益率超过2%。
其中,规模逼近7500亿元的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7月13日,7日年化收益率仅有1.464%;而在今年年初,其7日年化收益率最高曾达2.4%。除天弘余额宝货币基金外,几只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的货币基金,7月13日的7日年化收益率也普遍在1.5%左右浮动。
在业内人士看来,货币基金、现金管理类理财两类产品收益率下降的根源都在于底层资产的收益率变化。开源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刘呈祥在研报中分析称,年初以来,货基配置的存款主要为同业存款,由于同业存款的期限为1年以内,年初以来不少银行更加偏好6个月内的短期限同业存款,以此加快重定价节奏,通过不断“滚续”来压降成本率。此外,相同期限和等级的同业存款报价也较往年有所下降。
刘呈祥认为,现金管理类产品受到了“手工补息”禁令的直接影响。不同于货基,理财配置的存款除了同业存款外,还有协议存款和少量通知存款,这两部分存款的补息幅度较大。
规模出现分化
同为现金管理工具,收益率下滑后,货币基金与现金管理类理财的规模却出现一增一减。
货币基金规模不断增加。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显示,截至5月底,货币型基金规模为13.67万亿元,今年以来增长2.4万亿元。而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却逐月下降。普益标准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7.66万亿元,已连续三个月下滑,相较于去年末减少约8700亿元。
一名银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货基规模增长很大程度可能来自理财机构的资金。出于税收考虑,部分理财产品在底层资产中会配置货币基金。今年以来,禁止“手工补息”、存款利率下行等多重因素下,理财规模持续扩大。如理财产品底层资产投向货币基金,将带动货基规模增长。
此外,货基规模持续增长也与近期持续热销的“零钱组合”有关。去年开始,为避免1万元的快赎额度上限限制,货币基金或现金理财的“零钱组合”服务进入市场视野。上述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由于产品设计时的系统对接问题,“零钱组合”关联底层产品更多为货币基金,现金类管理产品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货基规模增长。
“实际上,两者在去年上半年就已出现规模一增一减的‘苗头’。”他表示。
从收益率上看,现金管理类产品的优势也正逐渐减小。根据华宝证券研究团队统计,截至6月30日,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为1.88%,较前一周上升3BP。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为1.74%,较前一周上升6BP,现金管理类理财和货币基金的收益差距仅为14BP。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现金管理类理财和货币基金的收益差距缩窄,将导致现金管理类产品的吸引力进一步减弱。
除上述因素外,规模分化或也与监管规定、季节性因素有关。
“根据相关规定,商业银行、理财公司应当对采用摊余成本法进行核算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实施规模控制。”普益标准在报告中认为,截至4月末,全市场现管类产品存续规模已超8.5万亿元,或已十分接近监管设立的规模上限,短期内无继续攀升的空间。此外,进入6月中旬,受季末理财资金回表扰动,各类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普遍下跌,其中现管类产品降幅最为明显,加速了该类产品的下跌趋势。
下半年现金管理类理财及其背后的理财市场走势会如何?目前业内观点仍存在差异。
“下半年理财规模增长或放缓。”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由于存款不再补息,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最低位,理财收益率或显著下降,规模增长预计放缓。预计2024年末理财规模30万亿元左右,下半年可预期的年化收益率可能降至2%出头。需要降低对理财的投资回报预期。
不过也有机构持更积极的观点。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研报中测算,2024年6月理财规模缩减1.12万亿元至28.59万亿元,其中现金理财下滑8600亿元,跌幅低于此前的预期。
明明认为,究其原因来看,大行季末回表规模未及预期是主因,由此可见停止手工补息对大行的影响可能已经逐渐消弭。7月理财规模在理财子冲量发力及存款降息的影响之下,预计将会增长约1.7万亿元。
国盛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杨业伟也持类似观点。他认为,理财收益率可能逐渐下行按天十倍配资,不过由于摊余成本估值、信托平滑调节机制、资产久期短等因素,理财净值不会一次性下跌,而是呈现逐步下行的趋势。但相对于活期存款来说,理财收益率仍然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