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在中国,蒙元帝国曾经是高度发达的军事-商业国家,然而在帝国的后期,气候变化和瘟疫流行,直接导致了帝国的崩溃。这实际上构成了席卷全球的“14世纪危机”的一部分,“自从‘14世纪危机’之后,欧亚大陆的东西方成了彼此隔绝的区域。寒冷化造成了生产衰退、疾病横行和商业萎缩,丝绸之路的整体活力下降”,“保持着松散统合的蒙古帝国本身也变得支离破碎,从内部走向崩溃。特别是欧亚大陆东西的松散整合和联系,几乎从历史上消失了。这是世界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大事件,我们现在所通用的东洋史、西洋史的分类,其实是从那以后才形成的框架。”(《何谓“明代”:“危机”下的世界史与东亚》,冈本隆司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3年)
西方学者对于汉字的困惑与迷恋由来已久。譬如大哲莱布尼茨早在1707年就表示:“如果能发现汉字的奥秘,我们就能发现分析思维的工具。”2000年德国汉学家雷德侯出版《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试着回答这个问题。在第一章“汉字系统”里,他这样褒扬说:“五万多个汉字的中国文字是独一无二的。发明这样一个形式系统,在其中能够创制总体数量如此庞大而又可一一辨识的单元,应当说是中国人最卓越的一项成就。这项成就为中国的一切创造了数量与复杂性的标准。”他指出,由于采用了偏旁部首、形符音符作为“模件”,人们在设计、使用、记忆不同的字形时有很大方便。根据认知学研究,中国人学习一个新字只需记住几个熟悉的模件在特定组合中的位置,汉字中的模件也有利于眼睛和大脑快速阅读。更重要的是,正是汉字表意符号的性质,使它超越了地方语音和历史变迁等限制。而欧洲的表音符号,在文字中只记录语言短暂的发音,每当一些说特别方言的人实现了政治上的独立,他们的方言就有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语言,随之需要有配套的文字和文献。他调侃地说:“现在,倘若欧洲人要阅读五百公里以外或是五百年前的文字的话,那么他们就必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换言之,“读不出”不影响“看得懂”,音韵变化和方言习惯,都不影响汉字的含义,“一位有教养的中国人能够阅读在这个国家的各个地区和任何历史时期撰写的绝大多数文献,即便其完成于数百年乃至数千年之前。因此,文字在中国成为保持文化一体性和政治稳定的最有力的工具”。
成语
中国的文化中,成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往往一个四字成语,虽然大部分成语只有四个字,但是,其中所蕴含的意义,却远比几十个字要丰富得多。而几乎每个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常用的成语。但尽管成语用得如此广泛,人们在真用时,其实并不是特别清楚它的意思,只不过是习惯了而已。那么有哪些成语是我们经常使用却实际上并不特别清楚它的意思的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好好盘点几个这样的成语。
比如,人有三急、六亲不认等。这两个成语我们应该很熟悉了,但是,这其中的三急,和六亲是什么意思呢?小编就来给大家好好解惑一波。
人有三急
从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三急往往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排便急、排尿急和“放屁急”。之所以这三急成为我们现代人的“三急”,原因就在于,这“三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够被我们自身意志所控制的。特别是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人对这三件事,是绝对难以克制的。
不过在古代,这“三急”却是指的是心急、内急和情急。其中,心急是说,对一些事情只能干着急。而内急,就是着急上厕所了。至于势急,就是说形势危急,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六亲不认
那“六亲不认”中“六亲”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六亲”的意思是指父、母、兄、弟、妻和子。不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六亲历代说法也略有区别,大致有以下几种:1、指父子、兄弟、从父兄弟、从祖兄弟、从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2、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亚。3、指父、母、兄、弟、妻、子女。当然股票配资论坛网,还有一些说法,这里就不一一向大家解释了。希望看了这些解释后,大家能对“六亲”有新的理解。
当然,不仅仅只有小编向大家介绍的这两个成语,此外还有不少,比如“三姑六婆”中“三姑”和“六婆”意思,“胡说八道”中“胡说”和“八道”的意思,“五花八门”中“五花”和“八门”的意思。关于这些成语,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自己找资料去了解,如果发现什么很有趣的话题,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发布于:天津市